近日,關于農民職稱評審的話題引發關注。據了解,在山東給農民評職稱早已開始。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就已經在山東東營展開試點。2019年,濟南、青島、淄博、棗莊、煙臺、濟寧、泰安、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3市也開展了2019年度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工作。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已在山東全面展開。
11月2日,在濟南市歷城區唐王街道豐收家庭農場,大棚里的草莓長勢喜人,邵建海走過一排排綠油油的草莓苗,檢查草莓生長情況。從1999年起,邵建海已經種了20多年草莓,他培育種植的草莓曾多次在國內、國際獲得金獎。三百六十行行出狀元,因為草莓種得好,邵建海獲得了諸多榮譽,今年,他還通過了2021年度濟南市新型職業農民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審,成為了一名農民高級農藝師。
初中學歷農民評上高級職稱,靠什么?
靠著踏實肯干、不斷琢磨鉆研,邵建海在2013年建起了豐收家庭農場,承包了116畝土地。隨著草莓越種越好,邵建海也不斷“充電”,提高自己的能力。他參與了歷城區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還曾去山東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地參加相關培訓,并拿到了結業證書。
記者注意到,2014年,歷城區就曾舉辦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營管理培訓班。據歷城區人民政府網站消息,培訓班為期8天,以糧食(小麥、玉米)、蔬菜為主導產業,共培訓學員200人。培訓內容包括國家惠農政策解讀、農業創業技能知識、產業市場分析、產業風險防范、新型職業農民經營主體展示與專家點評、商戰模擬演練、沙盤推演企業規劃與實際訓練等。
2016年成為初級新型職業農民,2017年參加中級職稱培訓,2021年取得高級職稱,初中學歷的邵建海在評職稱的過程中走得十分順暢,而這背后是他不斷鉆研草莓種植技術,把自己的事業鉆研透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就是得琢磨。”說起自己種草莓的秘訣,邵建海這樣告訴記者。每天,邵建海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大棚里陪著草莓度過的。每天幾點給草莓通風,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施肥,肥要怎么配……這些日常瑣碎的技術工作都由邵建海親自負責。正是在日復一日與草莓為伴的生活里,他把種草莓這項看起來并不復雜的農活做到了極致。
農民評職稱不看論文學歷,但仍有“門檻”
邵建海是濟南市2021年度獲批的59位高級農藝師中的一位。記者從濟南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2021年度,濟南共有86人通過新型職業農民中級職稱評審,59人通過新型職業農民高級職稱評審。濟南市農民初級職稱的評選則放在各區縣,以濟陽區為例,今年濟陽區共有63位農民獲得了初級職稱。
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選誰能參加?記者注意到,在山東各地出臺的申報要求中,申報評選范圍基本一致,但也有細微差別。比如,濟南市農業農村局今年3月發布的《關于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申報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評定專業包括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農業機械及農技推廣等。評定對象主要是濟南市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中從事農業專業技術工作的骨干人員。事業單位人員不納入評審范圍。
臨沂市今年發布的《臨沂市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管理辦法》中提出,臨沂市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范圍包括糧、棉、油、果、菜、茶等種植業,畜牧獸醫、飼料獸藥、淡水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和農民專業合作服務行業等。評定對象主要包括在上述領域的農村科技帶頭戶、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生產性服務組織、涉農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中從事農業專業技術工作的骨干人員。事業單位人員不納入評審范圍。
此外,雖然不重學歷、論文,但要評上新型職業農民職稱,仍有“門檻”。比如,青島市對申報農民初級職稱的,要求從事相應農業技術工作3年以上,此外還需滿足3項附加條件中的1項,比如本人所從事的專項生產經營規模大、效果好、有一定帶動作用,近3年年均生產經營收入是農、林、牧、漁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1.5倍以上。再比如,臨沂給出的附加條件中,按照不同農業類別給出了參評標準,以農業社會化服務類為例,需要創辦或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成員在50戶以上,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3項以上,能為30戶以上農戶提供生產資料、收購銷售等方面的服務。
但有時候,這些“門檻”也要為“綠色通道”讓道。比如,青島就對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部分職業農民提供可“一步到位”直評的機會。其中就包括符合在本專業領域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前5位的,或者獲得省部級以上本專業領域表彰獎勵、入選省級以上人才工程等情況的,可以直接申報農民正高級職稱。
評上職稱有啥好處?看東營市的試點經驗
東營是山東第一個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試點的城市。根據2018年東營市發布的《關于印發東營市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原則上每年開展一次,不收取任何費用。對取得職業農民初級、中級職稱的個人,分別給予3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補助。
除了一次性補助,評上職稱對農民來說還有哪些好處?東營市的這份試點工作方案中提到,獲得職業農民職稱的人員享有以下權利:優先安排為科技示范主體,承擔農業科技試驗、示范、推廣任務并享受國家給予的良種、化肥、農藥、農膜、農機具及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優先以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技術入股等方式,與業務部門或科研機構簽訂科技項目合同及技術合作協議,參與農業科技開發、推廣和農業生產,并取得物資、資金及政策支持;優先參加有關部門和學術群團組織舉辦的技術培訓、科技講座、外出考察及學術會議等活動;優先應聘到外地傳授技術,開展有償服務活動;優先興辦農業技術經營型實體,開展農業生產技術有償服務,享受國家規定的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納入人才選拔、政府表彰獎勵、發展黨員、選拔村干部、其他招聘招考等方面的優先對象。
據媒體報道,2018年,東營共有109人參與全省首批職業農民職稱申報,最終有84名“土專家”“田秀才”通過評審分別獲得農民農藝師(中級)、農民助理農藝師(初級)職稱,其中24人獲得中級職稱、60人獲得初級職稱。2019年,東營市又在初級、中級的基礎上,增加了副高級、高級職稱評定,高級職稱可獲得一次性補助8000元。
從制度保障開始 山東推進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這為全國各地開展農民職稱評定工作打下了基礎。同一年,山東出臺《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等文件,從制度上對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的開展給予保障。
《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出,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解決好“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為重點,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一般規律,提升農民生產經營素質,積極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探索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機構、培訓單位、實訓基地、田間學校的準入標準,加快建立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各類市場主體多方參與、適度競爭的多元化培育機制。支持農民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任務。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出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法,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探索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提出,建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建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研究制定符合職業農民特點的職稱標準條件和評審程序。職業農民參加職稱評審不受學歷、所學專業等限制,重點考察業績貢獻、經濟社會效益和示范帶動作用。
2020年,山東發布《關于做好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在前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面向全省全面推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對什么是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范圍、評審權限等內容給出規定。
從試點到全面推開,山東越來越多的“田秀才”“土專家”評上了職稱。“農民”從一種身份,變成一種職業,從被動承受到主動選擇,越來越專業的新型職業農民也將為山東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本文鏈接:http://www.ydjiaoyu.cn/xwzx/1088.html
版權聲明:部分素材來自網絡整理,如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