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教育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間,認定若干技藝精湛的鄉村工匠,遴選千名鄉村工匠名師、百名鄉村工匠大師,培育一支服務鄉村振興的鄉村工匠隊伍。
鄉村工匠:扎根農村 從事傳統鄉村手工業
《意見》提出,鄉村工匠主要為縣域內從事傳統工藝和鄉村手工業,能夠扎根農村,傳承發展傳統技藝,轉化應用傳統技藝,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技能人才。目前,主要從刺繡印染、紡織服飾、編織扎制、雕刻彩繪、傳統建筑、金屬鍛鑄、剪紙刻繪、陶瓷燒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飾、印刷裝裱、器具制作等領域中產生。
《意見》明確,支持鼓勵返鄉青年、職業院校畢業生、大學生、致富帶頭人等群體參加鄉村工匠技能培訓,列入鄉村工匠后備人才庫,鼓勵符合條件的鄉村工匠參加職稱評審。同時,對鄉村工匠領辦創辦的鄉村工匠工作站、名師工作室、大師傳習所開展師徒傳承、研習培訓、示范引導、精品創作、組織實施傳統工藝特色產業項目等,按規定統籌使用東西部協作資金、定點幫扶資金等現有資金政策給予支持。按計劃,“十四五”期間,全國將推出百名鄉村工匠大師,遴選千名鄉村工匠名師。
鄉村手工業者 亟待政策扶持及人才培養
這份《意見》對鄉村工匠從事的工作有一個界定,主要從刺繡印染、傳統建筑、器具制作等領域中產生。那么,為何要從這幾個領域中產生?這些鄉村手工業者的發展現狀到底是什么樣的?
63歲的李昌崇,在溫州從事蠣灰燒制已有42年。從20出頭的小伙子到現在的花甲之年,他見證了蠣灰窯從輝煌走向沒落。
溫州蠣灰手工業者 李昌崇:原來我們樟村一個村有3戶人在燒(蠣灰),藤橋鎮有13戶人家在燒(蠣灰),現在只剩我一個人了。
蠣灰,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傳統建筑材料。從建筑橋梁到房屋、溝渠,都會使用到這種材料。燒制蠣灰,要將牡蠣殼、煤、谷糠按比例攪拌均勻,進行燒制,充分燒熟后還需要用1到2天進行冷卻。雖然過程看起來好像并不復雜,但卻對從事者有極高的經驗要求。
經濟效益低、費時又費力,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上個世紀末還在溫州沿海農村隨處可見的蠣灰窯,隨著石灰和新型建筑材料的興起,逐漸沒落甚至消失不見。但李昌崇不想放棄,因為很多文物古跡的修復保護,還需要用到蠣灰,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確保這項傳統技藝別丟了。
李昌崇說,如今蠣灰的使用量大不如前,辛苦干一年才能收入2、3萬元。為了能將這項技藝傳下去,他準備讓兒子、女婿也學起來。而像他這樣的處境,其實也是全國不少手工業者共同面臨的困境。
根據2019年中國社科院等機構發布的《中國傳統手工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鄉村工匠老齡化嚴重,部分傳統手藝處于瀕危狀態,有近60%的傳統手藝人尚未找到繼承人,而其中55%的手藝人年齡已在55歲以上,部分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風險。此外,傳統手工藝產品多是以小作坊形式生產,導致銷路和銷量很難提升,因此急需各項政策的扶持以及各類人才的注入。
培育能工巧匠 留住“鄉愁”傳承“絕活”
正是看到了目前鄉村手工業者面臨的困難,此次八部門出臺這一《意見》,就是期望以推進鄉村工匠的培育,緩解過去面臨的提升渠道狹窄、收入水平不高等問題,通過專業的職業認定來促進鄉村人才的振興,進而促進鄉村的振興。
位于四川南充高坪區的長樂鎮,素有“竹鄉”的美譽,當地竹編工藝屬于南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長樂鎮的這個竹編傳習館,馬君現在每天都要給村民們講解竹編的編織技巧。自從今年被評為區里的鄉村工匠后,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她辦起了竹編培訓班,帶起了徒弟。
南充高坪區鄉村工匠 馬君:自從評為鄉村工匠這個榮譽,不僅自己更加自信了,更多的是能帶動其他人一起參與竹編工作,讓我們高坪省級非遺竹編能更好地發展和傳承。
近年來,南充市高坪區深入發掘整理當地傳統工藝項目及歷史文化內涵,將非遺傳承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助推群眾增收致富。有了像馬君這樣的鄉村工匠,高坪區設立了15個非遺就業扶貧車間,讓馬君他們這些鄉村工匠帶動超過500戶家庭實現家門口就業。與此同時,還通過線上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方式,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增加銷量。
南充高坪區鄉村工匠 馬君:我們高坪非遺竹編也發展得越來越好,很多竹編產品在國內外十分的暢銷,大家的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平時在家里面就可以完成竹編作品,家庭也照顧了,錢也掙了。
隨著各地鄉村工匠認定體系的逐步落地,像馬君她們這樣的手工業者不僅通過官方渠道認定獲得了一個頭銜,更可以在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的同時,帶領村民一同提高收入,用一手“絕活”不僅留住了“鄉愁”,更能以技能激發鄉村活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支“生力軍”。正是看到了鄉村工匠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近日住建部聯合人社部,決定重點開展萬名“鄉村建設帶頭工匠”培訓活動,帶動鄉村建設工匠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升。與此同時,四川、湖南、江西等多地,也在積極推進其他各類鄉村工匠的培訓培育工作。
多地試點 給鄉村工匠評中高級職稱
其實,除了給這些鄉村手工業者以鄉村工匠的稱號之外,一些地方這幾年紛紛積極去嘗試探索給鄉村工匠評職稱,以此來進一步發展壯大人才隊伍,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
譚志洪,在廣東中山的一家餐廳擔任主廚。前不久,他研發了一道名為“東巴醬焗小青龍”的新菜,上市后受到顧客的好評。而他更是用這道菜,參加了中山市鄉村工匠職稱烹飪專業的中級評審。
今年中山像譚志洪這樣參加鄉村工匠職稱評審的人,共有300多人,是去年參評人數的三倍。之所以有這么多人,是由于中山根據現有的特色產業,在花卉種植、廣式臘味加工兩個專業的基礎上,今年又增加了水產養殖、烹飪、家政服務三個專業。
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開發科科長 金晶:為了體現鄉村工匠的實操能力,我們通過多元化書面、現場答辯以及現場實操的方式。通過不斷培育出更多的鄉村工匠,促進產業的發展,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建設。
不僅如此,中山還把取得鄉村工匠高級職稱的人員納入高層次人才范圍,享受住房補貼、特殊津貼等,而取得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也可以申請人才入戶。此外,對獲得職稱的鄉村工匠,中山將優先提供信息技術、融資支持,優先安排學習培訓。不僅是中山,在廣東,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定自2021年正式實施以來,已經評審出4470名鄉村各類工匠,他們已成為促進農業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人才力量。據不完全統計,除了廣東,近年來,山東、浙江、甘肅、寧夏、湖北等地也在陸續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不少職業農民都評上了“正高級”。
讓鄉村工匠受尊敬 有榮譽 得實惠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兩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對鄉村工匠都多了不少關注。隨著此次《意見》的出臺,特別是對于鄉村工匠就業形態、職稱評定、產業扶持有了明確規劃之后,相信我國鄉村工匠的現狀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讓鄉村工匠受尊敬、有榮譽、得實惠,定會使得他們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
本文鏈接:http://www.ydjiaoyu.cn/xwzx/1344.html
版權聲明:部分素材來自網絡整理,如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