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過職稱的人都知道,職稱評審并不是100%都通過的。首先你需要過了初審才能進入到下一環節,也就是專家評審。初、中級一般是線上審核是沒有答辯環節的;高級及以上根據評委會的要求,有的可能需要線下答辯,有的可能因為各種特殊原因組織線上答辯,還有的可能不進行答辯。這個根據要求來就可以了。只有過了專家評審,在經歷過評審結果公示后,最終才能獲得職稱證書。
那么,有哪些方面的原因會導致評審失利呢?
一、初審沒通過
職稱初審沒通過就是基礎條件不滿足。初審審什么?主要看你學歷資歷是否符合,社保是否滿足要求,上傳的資料是否齊全等等問題。就是對于你個人的一個基礎的審核。就像機場安檢,初審就像是審核你身上是否有不能攜帶的物品一樣。
二、評審沒通過
初審像是機場安檢檢查個人,那專家職稱評審就像是審核你的行李物品一樣。專家評審主要是審核你的業績材料。
首先就是看你的業績成果是否真實,畢竟評委也是一級一級評上來的,你要說他什么都沒見識過,那也不太可能。所以高壓線的存在,就是讓人們引以為戒的。
其次就是業績成果是否符合申報專業要求。只有工程系列下的專業可以互評,其他跨專業就直接拜拜了。但是工程系列可以互評也不是沒有要求的,你不能申報的建設工程,提交的材料是機械工程,這會收到什么意見呢:很大概率是業績成果不足。這也不意外,這要的材料都不一樣,當然業績成果不足。
再則就是業績材料的問題。評職稱拼的不是你業績的數量而是拼質量。對比一下這兩種情況:你提供的材料很少,但是每個項目的含金量很高和你提供的業績材料很多,但是沒什么含金量,都是小項目。如果你是評委,你會怎么選?
當然,并不是說大項目有你就一定穩過,還需要考察你所承擔的角色和在工作中的貢獻。
還有就是業績材料的整理。有些專業可能一個評委會就能報上千個人,評審老師的評審時間是固定的,一天要看上千份材料,所以可能對于材料就沒辦法看的特別細致。如果你提交的材料順序凌亂,東一張西一張地穿插著來,這印象分那肯定是大打折扣了。
還有個不確定因素就是評委本身,只能說評委的心思你別猜,我們盡可能高質量地完成自己能做的和該做的工作就好。就像分手的小情侶一樣,你要是真的想分手,什么吹毛求疵的小事兒都能被無限放大化,什么都會是理由。99%的情況下評委不會刻意為難,一定是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提問。但是那1%的不確定性,得交給時運。
三、公示沒通過
最后就是職稱公示期間低調做人,尤其是在評審結果的公示階段,那一周左右的公示期,建議不要太過高調。萬一一個不留神被抓住了把柄,給人一舉報。完蛋...又得多煎熬幾天。
總的來說,評職稱一要細心還要耐心,希望明年計劃申報職稱的朋友多多上心,上述幾個職稱評審的坑已經給你指出了大體的方向,可別再傻乎乎往坑里跳了。
標簽:
本文鏈接:http://www.ydjiaoyu.cn/xwzx/817.html
版權聲明:部分素材來自網絡整理,如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下一篇:工程師職稱以考代評成大趨勢?